网站简介:
1958年4月15日,楚雄彝族自治州成立。1962年8月开始筹建楚雄州政协,同时向社会发出《关于征集文史资料的意见》。1963年12月召开政协楚雄彝族自治州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,选举产生政协楚雄彝族自治州委员会第一届领导班子。通过举办政治学校,组织和推动委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,对委员和所联系的人士进行爱国主义、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,认真贯彻党中央“调整、巩固、充实、提高”的八字方针,围绕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,组织委员下乡、下厂调查研究,广泛联系各界人士,协助党委政府做好统战工作。由于“文化大革命”的干扰破坏,1966年8月,州政协停止工作,至1968年8月机构被撤消。一届委员会仅常设办事机构秘书处,处理日常事务。1979年8月以后,筹备恢复工作。1980年4月,召开二届一次全会。设工作机构秘书处,并根据集体领导,分工负责的原则,将常委分为经济组、文史资料组、民族宗教组。各县的政协委员编为10个委员小组,各县统战部长为召集人。至1981年12月,第二届委员会结束。第三届委员会从1981年12月至1987年3月。机构设置开始为秘书处,文卫组经济组、民族宗教组。1982年3个组改为委员会,建立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,学习委员会、工作组委员会。1983年秘书处改为办公室。1984年又作了部分调整,形成1室3委:办公室、文史资料委员会、工作组委员会、提案委员会。1986年4月设置1室4委:办公室、学习委员会、提案委员会、文史资料委员会、工作组委员会。1987年4月至1992年4月为第四届委员会。办公室又改称秘书处,机构1处4委:秘书处、提案委员会、学习委员会、文史资料委员会、工作组委员会。1988年6月机构变为1处6委:秘书处、提案委员会、学习委员会、文史资料委员会、经济建设科学技术委员会、教文卫体委员会、民族宗教联络委员会。1990年1月又增加智力支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(后改称“协调小组”,下设办公室)。1992年7月至1997年3月为第五届委员会,机构设置调整为1处4委:秘书处、提案委员会、经济建设科学技术委员会、教文卫体文史资料委员会、民族宗教联络委员会。到1995年8月经过撤并后变成1处3委1中心:秘书处、提案委员会、经济民族宗教联络委员会、教科文卫体文史资料委员会,后勤服务中心(副处级)。1997年4月至2002年为第六届委员会。工作机构设置1处3委1中心:秘书处、提案法制委员会、经济民族宗教联络委员会、教科文卫体文史资料委员会、后勤服务中心。1998年3月又改成1处4委1中心,3个委员会调整为4个:提案法制委员会、经济科学技术委员会、教文卫体文史资料委员会、民族宗教联络委员会。2002年4月至2007年3月为第七届委员会。工作机构设置1室4委:办公室、提案委员会、经济委员会、教科文卫文史资料委员会、民族宗教联络委员会。2003年3月增设社会法制委员会,机构变为1室5委。2006年8月增设研究室,机构形成2室5委。2007年3月至2012年2月为第八届委员会。设置机构2室5委:办公室、研究室,提案委员会、经济委员会、社会法制委员会、教科文卫文史资料委员会、民族宗教联络委员会。2012年3月进入第九届委员会。截至目前,楚雄州政协设立“2室5委”的工作机构,即:办公室、研究室,提案委员会、经济委员会、社会法制委员会、教科文卫文史资料委员会、民族宗教联络委员会7个正处级部门。办公室下设秘书科、组织人事科、委员联系科、行政科、老干部管理科、车队6个科级部门,研究室设综合科,五个专委会分别
设置办公室。各项工作走向程序化、制度化、规范化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