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简介:
施甸地处云南西部,保山市南部,位于东经98°54′-99°21′、北纬24°16′-25°00′之间,东与昌宁县为邻,西与龙陵县隔江相望,南至勐波罗河与永德县相连,北与隆阳区毗邻。县内最高海拔2895.4米,最低海拔560米,年平均气温17℃左右,年平均降雨量945毫米。全县辖13个乡(镇),总人口33.1万人,其中农业人口30.3万人;是中国人口较少民族──布朗族重要的聚居地,施甸全县金布朗人口有8768人,自称“埃乌”,他称“本人”,秦代为哀牢国百濮群族的一支,属南亚语系,有语言、无文字,有着极为丰富的口头文化,至今仍保留着最具有鲜明特征的民族语言、服饰、歌舞和风俗习性,因布朗族“特、少、稀”,故在当地有“金布朗”之称,其他还有彝族、回族、傣族、白族、傈僳族、佤族等20个少数民族,2万多人口。施甸各民族在每年的12月至来年的2月份有杀年猪、做腌辣食品的习俗。同时,施甸每年举办的“金布朗民俗节?天天过大年”活动已成为传承布朗文化、展示施甸形象及对外交流的一个平台。施甸县域东西最大距离45公里,南北最大距离79公里,国土面积2009平方公里。施甸县城距省会昆明571公里,距市政府所在地隆阳61公里,到达保山飞机场仅40分钟车程。
施甸历史悠久,西汉置不韦县,元代置长官司,清乾隆三十五年设施甸巡政厅,民国初年设施甸分治县,1962年12月1日,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施甸县。
施甸境内矿产资源有一定丰度,现已开发和探明的主要有铅锌矿、饰面石材、石灰岩、汞、锑、泥炭、石膏。地热资源丰富,有石瓢、娲女等38℃—78℃的温泉28眼,其中石瓢温泉是云南唯一的碳酸温泉。
施甸历史传承较早,有可考人类文化约18000年,姚关晚期智人化石距今8000多年,有西山大寨门古生物化石景区,被中外地质学界称为“中国海林檎的故乡”。境内有明代名将邓子龙抗缅平叛古战场;有滇西抗战遗迹,是打响滇西抗战第一枪的重要战略阵地。
施甸气候宜人,四季如春,又有“一山分四季,十里不同天”的立体型气候特征,盛产粮、烟、糖、茶等,有火腿、茶叶、豌豆片、骨头渣等名优土特产品,美味可口的粉丝已进入东南亚和西欧市场,水豆鼓、萝卜丝肉等腌腊食品以其色鲜味美深受顾客青睐。
施甸区位优越、环境优美、气候宜人、交通便利,通讯、电力设施完善,是您投资生财、旅游度假的理想选择。
社会经济发展状况,2007年是施甸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突出成效的一年。一年来,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以邓小平理论和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为指导,认真学习贯彻县委九届三次全会、县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精神,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,紧紧围绕构建和谐施甸、突出加快发展这一主题,坚定信心,团结拼搏,奋力进取,抢抓机遇,真抓实干,全县经济发展取得了多年来难得的又好又快的明显成效。
一、施甸县生产总值增长13.2%。2007年全县经济快速发展。据季度初步核算资料显示:实现生产总值148553万元(现价,下同),比上年增长13.2%(按可比口径计算,下同)。其中:第一产业增加值60080万元,比上年增长4.9%;第二产业增加值23011万元,比上年增长30.8%,其中:工业增加值14755万元,比上年增长30.2%,建筑业增加值8256万元,比上年增长31.8%;第三产业增加值65462万元,比上年增长16.2%。一、二、三产业的比重由上年的43:14:43调整为40:16:44。一、二、三产业拉动经济增长2.1、4.1、7.0个百分点,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6%、31%、53%。
二、农业生产实现增长。农业总产值增长4.01%。农业总产值完成107313万元,比上年增长4.0%,其中:农业产值完成52411万元,比上年增长5.3%;林业产值完成9066万元,比上年减少5.5%;牧业产值完成41524万元,比上年增长4.1%;渔业产值完成2800万元,比上年增长10.3%;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完成1512万元,比上年增长6.9%。粮经比例由上年的67:33调整为66:34。
三、农民收入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、职工工资增长。据国家统计局施甸调查队对130户农村住户和50户城镇住户现金收支调查表明:2007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865元,比上年增31.5%;农民人均现金支出2642元,比上年增28.0%;农民人均纯收入2086元,比上年增加240元,增13.0%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051元。据统计年报资料显示:年末在岗职工人数9760人,比上年增13.4%。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16199.4万元,比上年增长19.0%,人均年平均工资16722元(月平均1394元),比上年增长5.7%。
四、工业生产快速增长。全县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41034万元,完成可比价工业总产值37851万元,按可比口径计算(下同),比上年增长26.1%。其中:制糖业现价产值完成10077万元,可比价产值完成11278万元,比上年增长38.5%。工业产销率达87.43%,比上年下降8.24个百分点,其中,制糖业产销率达100%,与上年持平。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上看:食糖产量30936吨,比上年增56.97%;发电14222万度,比上年增长22.89%;金属硅产量2915吨,比上年增长30.02%;生产水泥18.3万吨,比上年增长10.5倍;氧化锌原矿66205吨,比上年增长3.3倍;精制茶生产505吨,比上年减50.9%。
五、乡镇企业稳步发展。乡镇企业数3212个,比上年增长6.1%,从业人员13480人,比上年增长5.1%,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36698万元,比上年增长10.6%,乡镇企业总收入完成38760万元,比上年增长3.1%,乡镇企业利润总额完成1821万元,比上年增长24.7%,实交税金1446万元,比上年增长10.0%。
六、个私经济快速发展。个私企业户数4876户,比上年增485户,增长11.05%。从业人员16287人,比上年增965人,增长6.3%。注册资金25583万元,比上年增1020万元,增长4.2%。总产值完成46667万元,比上年增7187万元,总收入完成58333万元,比上年增8983万元,上缴税金3500万元,比上年增539万元,增长18.2%。个私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28.95%。
七、交通运输快速发展。全县完成客运量161.93万人,比上年增长10.6%,完成货运量124.78万吨,比上年增长21.2%。完成客运周转量13337.58万人公里,比上年增长11.3%,完成货物周转量26736.05万吨公里,比上年增长43.84%。
八、消费品市场活跃。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3220.5万元,比上年增长15.53%。分地区看:农村完成22373.3万元,增长14.2%;城市完成20847.2万元,增长17.0%。分经济类型看:公有制经济完成3689.2万元,比上年下降2.36%,市场份额达9%;非公有制经济完成39531.3万元,比上年增长17.54%,市场份额达91%。分行业看:批发零售贸易业、餐饮业、其他行业依次比上年增长14.20%、18.09%、26.88%。
九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583万元,比上年增长32.97%,其中:城镇投资完成48288万元,比上年增长35.12%;农村集体投资完成200万元,比上年减少3.85%;农村私人建房投资完成3264万元,比上年增长5.39%;房地产投资完成3550万元,比上年增长73.17%;购买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1万元,比上年减少60.25%。
十、财税收入高速增长。完成财政收入12088万元,比上年增收23.28%,其中: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117万元,比上年增收10.6%。财政支出44812万元,比上年增支40.9%,其中:一般预算支出41861万元,比上年增支37.9%。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:食糖、供电、发电、建材(水泥)、硅生产发展较快拉动增值税增长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高速增长拉动营业税、城建税、土地使用税、房产税等税收增长。
十一、金融运行稳健。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18503万元,比上年增长23.9%,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80878万元,比上年增长17.23%。各项贷款余额65817万元,比上年增长6.17%。十二月末,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429481万元,累计现金支出436522万元,收支相抵累计投放现金7041万元。
|